
卡洛維瓦利(Karlovy Vary)是捷克西部波希米亞地區的一座溫泉城市,位於奧赫熱河(Eger)和Teplá兩條河流的匯合處。該市名稱Karlsbad得名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他在1370年建立城市。

該市在歷史上以溫泉著稱(13個主要溫泉,大約300個較小溫泉,以及熱水的Teplá河。在19世紀,卡洛維瓦利成為一個受歡迎的旅遊勝地,尤其是國際名人來此進行溫泉治療。從溫泉的發現到現在,已經有650年的歷史。

強哥先安排我們將行李安置在普普飯店後,隨即一群人成一條零零落落的隊伍,跟著領隊徒步閒逛捷克人愛來度假的溫泉小鎮。邊走邊看,也邊走邊拍,再趕緊快步追上。

卡洛維瓦利不僅僅是貴族們喜歡的休閒城鎮,更多的音樂名人如貝多芬、莫札特、舒曼、柴可夫斯基...等,都曾留下許多的足跡。

取景很美的階梯,可惜雪下得大,行走不太容易,只好放棄,只經過拍個照作紀念了。

由於同樣是溫泉勝地,卡洛維瓦利亦不乏樣式多變的可愛溫泉杯,與瑪麗安斯凱不同的是,卡洛維瓦利的溫泉杯稱之為國王杯,正和瑪麗安斯凱的皇后杯成一對,只是卡洛維瓦利的造型更為多樣可愛,所以忍不住買了一隻紫色喵喵和紅色長頸鹿,兩個國王杯。


另外還有很多的小東西,窄窄小小的攤子裡堆得成山成海,像個小世界,也像個百寶庫,無法每樣搬回家,特地用相機攝影下來。

除了幾乎要擠滿視線的紀念品,要算是香烤的溫泉餅最令人印象深刻。捷克的溫泉餅是一大塊比臉還大的薄烤脆餅,內餡也是薄薄一層的香草、巧克力、內桂~等七種口味,烤過之後的口感更為香酥。

因為店家的營業時間結束,太過匆忙,我們像暴發戶一樣不小心買了好一大包,不知道溫泉餅這麼佔空間,真的是大失策!

繼續前進,橫跨過冒著熱氣的泉水。卡洛維瓦利溫泉最高噴發高度約有14公尺,水溫度達到40~73.4°C,屬於溫度最高的溫泉水之一,其中最遠古的成分已經超過25000年。


和瑪麗安斯凱一樣,而卡洛維瓦利則是以石材建築了當地最大的溫泉迴廊,米勒迴廊(Mill Colonnade),其中共有五座溫度不同的溫泉供民眾免費飲用。卡洛維瓦利和瑪麗安斯凱的溫泉最大的差別就是後者爲冷泉,前者是熱熱的溫泉,只是都不太好喝,嚐過就可以了~呵!

米勒溫泉迴廊,或稱為磨坊溫泉迴廊(Mlynska Colonnade),這座迴廊由捷克建築大師約瑟夫‧季迪克於1871-1888年建成,新文藝復興式建築,石柱與雕像使之更顯氣勢,一共有124根高聳的廊柱,長132公尺,寬13公尺,屋頂上的十二個雕像代表了十二個月。

傍晚的城鎮彷彿水藍浸濡,暈染的燈火把這麼個寒冷冬裡的每個人擁得緊偎。我喜歡雪地裡這樣的夜色,零下幾度也不感覺冷瑟。


卡洛維瓦利的溫泉特產除了溫泉杯和溫泉餅之外,還有溫泉酒。貝赫洛夫卡酒(Becherovka)舉世聞名,此種草藥苦酒廣受歡迎與好評,因此還被榮稱為卡洛維瓦利的第十三泉。據說,此酒還有養胃的益處,所以,亦不容錯過地成為紀念品之一。

只是這個店小二不愛閃光燈,好在我和Justin都沒帶外閃,否則恐怕是一長串聽不懂的嘰哩呱啦!不大好相處的捷克店家!

位在卡洛維瓦利的普普飯店是一間頗具歷史的飯店,地位大概就像台灣的圓山飯店一般。在東歐,知名程度可是影展及名人來訪必指定入住的五星級飯店,包括前總統登輝先生。


GRANDHOTEL PUPP普普飯店是卡洛維瓦利最著名的建築之一。
1775年以前原只是奧匈帝國時代一間交誼所,之後由約翰普普買下,改建成旅館。飯店內新藝術與古典主義的裝飾風格,豪華也典雅,讓旅客充份感受到王公貴族們的奢華品味。

據說莫札特小時候也曾跟父親在此投宿,1812年貝多芬還曾經到訪。這家飯店的魅力更吸引了很多的電影在此拍攝,其中較為有名的便是終極假期(Last holiday)和007系列的皇家夜總會。


飯店的房間寬敞舒適,歷史感雖可見,卻仍然十分典雅,尤其是純白的落地紗簾,顯出質感與品味。今晚我們都將在房間裡用餐,還蠻期待這樣的客房服務。從窗外望出去,傍晚或者清晨,都是一派的寧靜。


晚餐雖然贈送了一瓶紅酒,可惜菜卻有些不夠熱,大概是口味不大習慣的關係,感覺牛肉硬了點,還是大床舒適,尤其是城鎮逛了大半圈,很快地窩回暖被裡呼呼大睡。

附帶一提,飯店真的很用心,就在電視開啟的時刻,都會跑出一個歡迎畫面,Justin還不滿為什麼顯示的是我的名字,而不是他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