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晨,天未亮透,PUPP的大廳和夜裡一樣,碩大壯麗的燈飾閃閃地引人注意。

在PUPP用早餐最大的享受,便是挑高的屋頂,十足的空間感,加上規模宏偉的水晶燈與壁畫,簡直是邊讚嘆著的呢!


離開PUPP也就是準備離開捷克的時候,領隊強哥特地為所有團員們在普普飯店前大合照,用的剛好是我的相機,到時回台寄送照片的工作就落在我身上囉!

以前的檢查哨,過了這裡就是德國的國土了。

第一天抵達歐洲,一樣的德國,卻是天還沒亮的時候。原來德國雪地裡的山林,有一種迷霧森林的氣息,透著薄薄的陽光,卻藉著白雪映出整片的炫目。

途中下車休息在一間加油站與便利商店前,此時已明顯感覺物價的差距,連路上跑的車也多為BMW或AUDI。原先,如果班機來得及的情況,強哥還要帶我們去參觀BMW呢!

中午用餐在德國慕尼黑某間餐館,但因為我們晚到,領隊強哥頻頻向店家道歉,原本是我們不對,理應致歉,但看到擁擠的座位安排,外國人是一張桌子四個人,我們是一張桌子八個人,心理就不是滋味。當下好想直接反映店家我們要換間用餐,可畢竟是團體出遊。

這兩個不知是雞肉丸還是牛肉丸,總之真的是這幾天吃過最難吃的一餐,雖然不吃豬肉,可這時我好想跟大家一起吃德國香腸!


用過餐是徒步參觀慕尼黑的開始,首先是位於市中心的聖母教堂。慕尼黑的聖母教堂(Frauen Kirche,全名Dom zu unserer lieben Frau)是慕尼黑最大的教堂,也是慕尼黑最醒目的地標和精神象徵。

近百米高紅磚砌成的聖母教堂,其樣式屬於晚期哥德式風格,沒有太多的裝飾,顯得十分莊重,代表著中古世紀後期慕尼黑的自豪和繁榮。此時教堂正逢整修中,我們無法看到另一座塔樓。

聖母教堂建造的目的,是為了替代一座更古老的教堂(建於12世紀)。這個提議是由巴伐利亞公爵西格蒙德(Sigismund of Bavaria)所發起,並由Jörg von Halsbach來設計。1468年動工,雙塔高約99及100公尺,主教堂在1488年完成,洋蔥式的塔樓直到西元1525年才全部完工。

當時,哥德式的建築已被文藝復興風格所替代,哥德式教堂免不了也被安上了當時時髦的圓頂,稱之為「浪漫國家的」帽子,其意也就是「異國風味的」或者也可以說是「義大利風味的」。正是這種圓頂風格成為了以後巴伐利亞眾多教堂建築的典範。

教堂內部有著敘述基督受難故事的彩繪玻璃及建於十七世紀的巴伐利亞國王威特爾斯巴哈家族代代的墓所,及祭壇的瑪利亞升天畫~等,內部明亮卻又不失莊嚴。擁有能容納2萬人的空間,並且經常舉行羅馬天主教的儀式。

教堂內有個足印被稱為「惡魔的足跡」,相傳當時有個惡魔要求教堂的建築師蓋出一個沒有窗戶的主堂,建築師以自己的靈魂作為賭注,利用了高大的柱子擋住了魔鬼的的視線,教堂的兩側依舊開了窗,使整座教堂都可以浸沐在陽光中,但魔鬼站的地方卻又看不到任何一扇。於是魔鬼生氣的跺腳離去,地上就留下了魔鬼的腳印。

聖母教堂的兩座洋蔥型高塔,非常的雄偉。而慕尼黑市政府有規定,禁止建造任何超過100米的建築物。

下午至晚餐前的自由活動絕大原因是為了SHOPPING,先在市政廳前集合,領隊強哥大致介紹了由市政廳廣場往四周散布的精品店方位。

畢竟對名牌包市免疫的,儘管大家在瘋狂購物後幾乎是人手一個,也對我造成不了誘惑。還不如Starbucks的城市杯~哈哈!

因為我們的行李大爆滿,需要額外再買一個登機箱,幾經考量,決定當買個可隨人登機的便利袋就好。只是店家在結帳時的態度不是很好,讓人看在眼裡心裡很不舒服,大概是這次旅行最大的不悅和對德國不好的觀感陰影吧!

Justin想要一個和其他行李箱外套的透明塑袋來罩著,費舌的向店員形容了再形容,我猜店員不是不懂,是沒得給,或者說不想提供,連連不等話講完便直擺手,就在Justin放棄敘述轉身走向我時,我看見該店員對著下一位結帳的客人做了一個表情,與嘴裡吐出了幾句話。雖然話是聽不懂,但表情卻看得明白。

慶幸沒花太多錢去買品牌登機箱!

晚餐的烤雞餐,是最喜歡的一道菜。吃到飽供應,可惜提供吃到飽的烤雞肉就沒那麼香嫩了。


趁餓也趁亂,追加了好幾塊烤雞肉,怎說是趁亂呢?因為我們團友們正在起哄,狂激老公趕緊填補老婆沒買到的名牌包,就這樣幾對人馬趁著用餐時間百米速度衝向專賣店,回來時個個挾汗,但老婆可是面露微笑了。

雖說是最後一晚,但這一晚夜宿的飯店讓我很不喜歡。房間窄小,連行李箱都無法攤開來收拾,外加找不到煮水壺,詢問飯店櫃檯,服務人員的態度亦不佳。

原本晚餐的愉快頓時消失無蹤,突然間,對登機箱事件的反感再次湧上心頭,甚至是留下清洗不掉的漬痕。德國,真的只剩下莫札特巧克力值得令人懷念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